首页 >> 五毒根

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光紫薇

文章来源:云泽农业网  |  2022-06-30

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

近日,珠湖农场迎来了大场面:参加全省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的代表,来到该场参观工厂化育秧。标准化的车间里,整齐地堆满着种子、复合肥、营养土、塑盘,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着,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塑盘里,秧苖郁郁葱葱,生机盎然。场长赖华荣高兴地向与会者介绍,机插秧苗效率高,原粮安全、优质,职业农工种粮不愁销路。今年,早稻秧苗还没栽插,全场3.6万亩早晚稻就已被华润集团、益海嘉里集团订购一空。

这样的场景,让珠湖、成新、朱港三大国有农场的干部职工深感自豪。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进程中,这三大国有农场积极探索适合现代农业发展新路,实行农业分场经营管理运作模式,建立了一整套与规模化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制,推动粮食生产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的转变。

去年,这三大农场粮食总产达7500多万公斤,粮食播面亩产达574公斤,超过全省水稻平均单产163公斤,种粮职业农工年均收入达6万多元,走出了一条我省国有大型农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方式的创新之路。

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悄然重构

明媚春光下的成新农场三分场,一大片已整理好的秧田出现在眼前,职业农工孙广荣正开着旋耕机作业。看到记者,孙广荣说:“以前一家一户的‘小田块’捆住了规模经营的手脚。场里实现‘六统一’管理后,我以家庭农场的模式种了500亩水田。水稻全年亩产达620公斤,种粮收入达10多万元。”

围绕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,珠湖、成新、朱港三大农场实行农业分场制经营管理运作模式。概括起来就是每个农业分场下设若干农业种植中队,中队聘用职业农工种田,有的中队还建立了家庭农场,构建了集中管理、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。

为实现土地、农机、人力、科技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,农场实行“六统一”管理。即统一农业生产经营政策、统一种植模式、统一生产资料供应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生产成本考核、统一农产品收购销售,种植风险由各农场承担。珠湖农场建立了“责任到户、联产联效计酬”激励机制,种植成本由农场垫支,以年终效益计酬,利润20%归农场,80%归职业农工,充分调动了职业农工的积极性。去年,该场粮食播种面亩产达595公斤,实现利润3817万元,职业农工年人均收入逾7万元,实现了农场和职业农工的“双赢”。

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

科技创新和推广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,已成为稳产能、调结构的“倍增器”。

“我们场粮食结构调整围绕放心、绿色、特色做文章。”朱港农场调研员涂继刚说。近年来,该农场紧盯育种技术前沿,引进了10多个米质优、产量高的新品种。去年,他们种植的千亩杂交中稻,突破了以往杂交稻产量高米质差的缺陷,米质7项指标均达到国标一级标准,开创了我省大型国有农场采用机械直播轻型栽培高产模式之先河,平均亩产超过820公斤。为提高粮食产能,成新农场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单位、院校合作,开展水稻科研高产攻关和新技术、新品种推广。去年,该场实施的全国第四个、江西唯一一个袁隆平院士超级稻“百千万”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的万亩片,亩产达805.67公斤。

为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,这三大农场在机械整田、育秧、机械栽插、机械施底肥、飞机打药、机械收割、烘干等方面,借助社会农机服务,全部实现了耕种全程机械化,粮食生产由粗放型、高成本、低效益,转变为机械化、专业化、田园化、产业化、科研化、生态化。

粮食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

把产业链、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,是延伸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,拓展新空间、培育新业态的必由之路。

围绕扎实推进粮食产业融合发展,珠湖、成新、朱港三大农场建立“公司 基地”的产业化发展模式。各场实行订单农业生产,外部订单生产由各农场米业公司牵头与知名企业合作。内部订单生产,由各农场米业公司根据市场需求,和各种植分场签订种植合同,收购稻谷并加工销售,实现了一产和二产的融合。围绕打造农场大米品牌,各场米业公司建立了稻谷烘干中心和大米加工厂,对稻谷实行深加工,提高产品附加值,加工规模从小到大,加工层次从粗到精,生产的品牌大米享誉省内外,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益。

围绕扎实推进粮食产业融合发展,这三大农场以拓展农业功能为路径,依托自然环境、田园景观、农业设施、农耕文化等资源要素,打造一批生态观光农业。朱港农场倾力推进“八步港”生态养殖基地建设,发展休闲垂钓农业,种植环圩堤油菜、绿化观赏苗木,建立原生态野桑葚、地菜、野芹菜基地。成新农场打造了500亩的智慧农场,为消费者量身订制原生态有机粮油,并推出了农耕体验、旅游观光,带动三产发展。

余泽林 江西日报记者 宋海峰(来源:中国江西网-江西手机报)

睡觉时感到潮热汗出怎么办

同仁堂五子衍宗丸有用吗

腰肌劳损是怎么形成的

中风可以吃大活络丸吗

风湿性关节炎怎么治疗